无花果相信是很多吃货眼中的必备之物,口感甘甜且口感诱人,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生命之果”。当然没吃过无花果的朋友,对于它的印象更多是它的名字,认为这种果树没有花,但实际上无花果并非无花,它只是一种“隐花果”,花小还不裸露。那么无花果是如何完成授粉过程的呢?无花果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无花果的花
无花果的花在植物学上称之为“隐性花序”,通过植物外表很难观察和区分,因此跟人造成一种无花果无花的印象。但是如果把无花果新枝叶腋间的芽状物纵剖,是可以观察到无花果的花的,里面既有雄花,也有雌花,共同着生在肥大的囊壳内。如果不进行纵剖观察,但从外表来看,就像是一个饱满的芽。
无花果要如何完成授粉过程?
通常果树开花季节,往往会有很多蜜蜂或者其他昆虫在田间活动,进而帮助果树完成授粉过程,但无花果园确不太一样,一般无花果园一年下来几乎看不到蜜蜂或者昆虫活动的身影。那么这要如何完成授粉呢?
由于无花果是“隐性花序”,多数昆虫都不能接近内部的单性花,进而无法完成授粉过程。但是却有一种昆虫,因为其身材只有针尖大小,通过不断的演变、适应,它能够很好的接近内部的单性花,进而完成无花果的授粉过程。它就是榕小蜂,一种肉眼几乎不可看清的蜜蜂种类。它通过无花果顶部的小孔进入果实内部,接触单性花,之后在其内部产卵、孵化,成熟,然后离开果实,开始其下一年的授粉进程。
但不同无花果品种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其授粉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剧有关专业人士介绍,国内扦插种植的无花果品种基本都为普通型品种,无需蜜蜂授粉即可结果。
无花果不结果的原因
1、授粉不良
从上文可知,无花果是“隐性花序”,所以说授粉和受精条件都相对困难,若授粉不良自然就很难结果。有经验的朋友可以用棉棒、毛笔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这样可以提高无花果的坐果率。
2、水肥不当
无花果比较喜欢湿润的*壤环境,而且对肥料也有一定的需求,如果无花果少水缺肥,营养跟不上,自然就不能结果。
3、修剪不当
和其他果树一样,无花果也需要修剪打理才能正常结果。在无花果生长期内,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就会发生枝条旺长、株形混乱、密不透风的现象,进而造成无花果不能正常结果。
4、光照不足
无花果喜光,光照不足就容易导致发生不结果、结果少、果个小等问题。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在无花果的生育期内,接受的阳光照射越多、光照越充足,果实的结果量越多、个头越大,而且口感品质也会越好
在长期的共进化历史中,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之间都进化出了许多高度适应的特征
榕树和传粉榕小蜂在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双方为了互相适应,两者在形态结构上已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如:榕果雌蕊进化出了长柱花和短柱花,短柱花的花柱长度与榕小蜂的产卵器长短相匹配,于是榕小蜂就选择在短柱花的子房里产卵,长柱花主要接受花粉生产种子。榕树和传粉榕小蜂在物候和生活周期上保持高度一致。榕树一年常结果几次,有些种类榕果花期树间同步,而树内异步;另一些则榕果花期树内同步,树间异步。榕树不但繁衍了自己的后代,还总能让榕小蜂的繁殖代代相连。榕树的花粉依赖于在其果内发育的传粉榕小蜂的雌成虫进行传播,相应地,榕树雄花成熟与榕小蜂成虫羽化相当同步。榕树做出许多适应性的改变,传粉榕小蜂也相应地跟着改变。为了能够进入榕果,传粉榕小蜂的触第三节的末端演化出一倒勾,有利于定位并撬开苞片入口,而前口式、铲状的头型,以及颜面呈鳃片状的齿和片有足于传粉榕小蜂通过顶生苞片。而为了有效地为榕树传粉,传粉榕小蜂演化出积极传粉的行为和结构。传粉榕小蜂利用前足基节上的花粉刷把花粉收集到位于胸部腹面的花粉筐里,携带到雌花期的榕果里,又积极用花粉刷把花粉从花粉筐里取出,并散布在雌花柱头上。这种积极传粉的模式在自然界是很少见的,但在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系统中却非常普遍~
每个无花果里都有一个虫子吗?为什么要这样说?每个无花果里都有一个虫子?听30多年老果农说完,心里清楚了
7月份一到,又到了无花果上市的时候,昨天下班路过水果店,确实已经有新鲜的无花果了,不过数量不多,价格有点小贵。无花果果肉饱满,吃起来香甜多汁,另外,它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呢,刚好孩子也爱吃,就买了六七个,给孩子解解馋。
别看无花果营养还好吃,但是我从心里有点不想让孩子吃,因为前一段时间,听许多人都说无花果里面都有虫子,虽然之前从没遇到过虫子和虫子的尸体,但是想起来还是感觉有点恶心,有点拒绝的。难道每个无花果里真的都有虫子吗?我们还能放心地吃吗?
前两年一个同学结婚,去她家随礼的时候才知道她家里是种植无花果的,不仅有一个果园,就连家里的院子里也有一个无花果树,那也是我第一次见无花果树。想到她或者叔叔肯定了解知道,就打电话请教了一番。每个无花果里都有一个虫子?听30多年老果农说完,心里清楚了。
无花果一听这个名字,很多人就认为它是没有花的,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无花果没有花的话,那怎么长果实?果实怎么成熟呢?毕竟只有授粉的无花果才会成熟。给无花果授粉的蜜蜂叫做榕小蜂,它在授粉的时候,就会从无花果底部的小洞进入,一进一出,授粉完成。
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无花果是分雌性和雄性的,榕小蜂进入雄性无花果是可以安全离开的,但是进入雌性无花果,那么榕小蜂就会死在里面了。所以说,不是每个无花果里面都有虫,而是只有雌性无花果里面会有榕小蜂的尸体。
那么有榕小蜂尸体的无花果里面看不到尸体?我们还可以吃吗?我们看不到榕小蜂的尸体,那是因为榕小蜂在里面慢慢的消失了,逐渐被分解成蛋白质,最后和无花果融为一体。在营养价值上讲,有了榕小蜂的无花果,它的蛋白质含量会变高,也就是更营养一些,不在乎的朋友完全是可以吃的。但是那些心里接受不了朋友,可能就不愿意吃了。总而言之,要不要吃还是根据自身情况的,反正带虫的无花果,吃了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无花果和榕小蜂的详细介绍无花果属(榕属)植物与膜翅目的昆虫(如榕小蜂)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无花果属植物为榕小蜂提供栖身场所(瘿花子房)及发育所需的一切营养;榕小蜂在花序中爬动,寻找产卵场所(瘿花)的过程中把花粉留给长花柱花,为无花果属植物进行了必不可少的传粉。
无花果
桑科,无花果属。小乔木。叶互生,厚膜质,宽卵形或矩圆形。少有分裂,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波状或有粗齿;上面粗糙,下面生短毛;托叶三角形卵形,早落。夏季开花,花单性,隐藏于倒卵形囊状的总花托内。果实为肉果,倒卵形,在盛夏成熟,外面暗紫色,里面红紫色,质地柔软,味酸甜。原产地中海和西南亚;我国各地有栽培。花托生食,味美,制酒或作果干,根叶能消肿解毒;种子含油30%。
榕小蜂科的无花果蜂身体细小,体长2~3毫米,雌雄异型,雌体为黑色,有翅,复眼、单眼发达,前足和后足大,中足小;雄性体为白色或淡黄色,无翅,眼小,前足和后足特别大,腹部基部宽阔,未端尖锐,能弯曲。雄性终生生活在无花果的花内,雌虫寻找未成熟的无花果,与其中的雄性交配,这样对无花果起了异花授粉、改良品质的作用。
榕小蜂科(Agaonidae)昆虫是一类栖息于榕属F/cus植物隐头花序中并与榕树种子形成密切相关的传粉昆虫,现已知榕树的祖先榕叶属Ficophyllum起源于白垩纪,榕小蜂的祖先小蜂总科(Chaleid.iodea)的一些种类早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Galil et口Z.,1973).最初榕小蜂从榕树获得食物建立起原始的生态关系,在以后的演化过程中榕树花序的逐步特化仅为某一种榕小蜂提供繁衍栖息的场所并依赖其传粉,至今已构成了不可互缺专一性的生态关系(陈勇等,1997).此类共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不但依赖共生双方在形态结构上的高度互适,生理生态上互相吻合,生活史上互相衔接(马炜梁等, 1997),而且与榕小蜂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Ga.1il和Eisikowitch(1968)研究发现东非埃及榕小蜂Ceratosolen arabicus雄蜂具有开掘出飞孔的行为,否则雌蜂无法出飞死于花序腔中;Galil等(1973)研
究发现哥斯达黎加的2种榕小蜂(Blastophaga盼therae与B.tonduzi)有装载花粉,主动传粉的行为;我国西双版纳的聚果榕小蜂Ceratosolen sp.有标记瘿花柱头,抢占繁殖资源的行为(杨大荣等, 2001).